北京市教委近日公布了第四届北京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获奖名单,我校共推荐了7个教学团队参赛,5个团队获奖,并入围国赛,取得了产教融合赛道一等奖1项、新工科赛道正高组二等奖1项、新工科赛道副高组三等奖1项、新工科赛道副高组优秀奖1项、课程思政赛道副高组优秀奖1项的好成绩!
运输学院陈军华教授主讲的《铁路行车组织》教学团队以产教融合赛道部属高校组一等奖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入围国赛。电信学院李艳凤教授主讲的《数字信号处理》教学团队荣获新工科赛道正高组二等奖,电气学院刘彪副教授主讲的《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团队荣获新工科赛道副高组三等奖,土建学院钟阳龙副教授主讲的《轨道工程(A)》教学团队荣获新工科赛道副高组优秀奖,建艺学院胡映东副教授主讲的《铁路建筑遗产保护与开发》教学团队荣获课程思政赛道副高组优秀奖。
学校以本次北京市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为契机,举办了北京交通大学第四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建立了校院两级赛制,为全校教师搭建了教学创新经验交流平台。经过学院初赛,共有35位教师(团队)进入到学校决赛阶段,学校最终评选出校内一等奖7位教师(团队)、二等奖7位教师(团队)、三等奖8位教师(团队),并推荐荣获一等奖的7位教师(团队)代表我校参加了北京市第四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
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对参赛教师的申报材料分类审核,并组织专家进行网络评审和现场答辩,专家评委从创新理念、内容、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点评,给出宝贵建议。在学校一等奖选手准备北京市比赛的过程中,教师发展中心全程协助参赛教师完成教学录像,并对7位教师(团队)进行赛前专门培训、审核上传资料,聘请专家对参加市赛现场比赛的教师(团队)进行专场辅导等,全程做好基础保障工作。学校将一如既往秉持“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学”的工作机制,鼓励教师们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潜心教书育人。
1. 产教融合赛道一等奖
主讲教师:陈军华
团队成员:张星臣 何世伟 田长海
课程名称:铁路行车组织
课程介绍:《铁路行车组织》课程是我校铁路运输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作为学校交通运输国家一流专业优势特色核心课程,发展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产教融合紧密,教学成果突出。经由几代运输前辈名家精心打造,课程理念不断创新引领,课程内容始终与时俱进,教学方法持续更新改进,课程建设一直处于全国同类课程的前列,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2008年被评为国家精品网络课程,课程教材入选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015年获批国家(网络)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9年获评学校一流课程、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2020年团队获批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2022年获评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铁路运输组织课程群虚拟教研室”获首批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2023年课程教案获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案。课程依托产业实习基地和专业实验室,遵循“实践驱动、产业导向、协同培养、创新评价”课程设计理念,探索实践“原理+案例+项目+竞赛”的项目驱动式、课程模块化的教学法,开展课内外结合、校内外联合、线上线下融合的全过程、多主体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广泛认可。团队成员获评国家级教学名师、北京市教学名师,以及多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2. 新工科赛道正高组二等奖
主讲教师:李艳凤
团队成员:陈后金 陶丹 陈紫微
课程名称:数字信号处理
课程介绍:《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授课对象为二年级本科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掌握信号分析与处理的数字化方法,以及数字滤波器设计方法,提升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本课程于1988年在我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作为必修课程开设,经过三代课程负责人带领团队不懈努力,形成了先进的课程教学体系、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有效的课程教学方法、合理的课程教学评价,提升了课程教学效果。团队先后主持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其中“内涵为要、思政为魂、共享为径,信号处理系列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获评2023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获评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首批教育部“拓金计划”示范课程等。《数字信号处理》教材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级精品教材、教育部“十四五”战略新兴领域教材,获评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奖。教学团队获评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等。团队成员获评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等。
3. 新工科赛道副高组三等奖
主讲教师:刘彪
团队成员:王保华 王昕 李虹
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
课程介绍:《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课程概念抽象、电路种类多、分析方法复杂、动手能力要求高,工程性和实践性都很强。作为承上启下的专业基础课,从之前学习《电路》课程的“线性”思维过渡到“非线性”思维,学习难度较大,同时需要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因此需要更科学高效的教学方式。本课程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新工科为视角,从更新教学理念、问题分析结合课堂育人和实验环境全新改革三方面提出教学创新举措,提升学生对课程的认同感,进而提高学习效果及育人效果,打造完全自主、安全、便捷、且可推广应用的实验环境从而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团队成员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北京高校教书育人先锋、北京高校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一项,两名教师获评北京交通大学教学名师。
4. 新工科赛道副高组优秀奖
主讲教师:钟阳龙
团队成员:肖宏 蔡小培 侯博文
课程名称:轨道工程(A)
课程介绍:《轨道工程(A)》是面向铁道工程专业三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专业核心必修课。课程依托国家级重点学科和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有良好的学科基础和学术平台。课程主要讲授轨道结构相关知识,旨在让铁道工程专业学生掌握轨道结构的基础知识,学习轨道结构设计计算方法,了解轨道建造维护技术,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为我国轨道交通事业人才培养打好基础。课程教学团队面向交通强国重大需求,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针对课程教学过程各阶段中出现的“痛点”问题,开展了“三化”全过程式教学创新实践:通过重构课程内容实现教学目标清晰化;开展教学方式创新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积极革新考核方式实现教学评价全面化,为铁路行业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在持续的课程建设下,本课程已获评国家一流本科课程;教学团队所编著的教材《轨道工程》获得首届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二等奖;教师团队还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并获得多项教学成果奖,成果丰硕;团队事迹近年来也得到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和宣传报道。
5. 课程思政赛道副高组优秀奖
主讲教师:胡映东
团队成员:夏海山 薛林平 李珺杰
课程名称:铁路建筑遗产保护与开发
课程介绍:《铁路建筑遗产保护与开发》是我校“新工科·大交通”综合素质人文模块的特色公共课程,课程以“懂人文、有情怀的铁路人”为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基于“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的教学理念,通过“认知、欣赏、热爱”进阶的三层次教学法,提升学生专业水平、人文素养、创新能力、团队协作、交流表达五方面综合能力,通过“专业+思政”双考核的教学设计,将“交通强国”课程思政元素与学生自身发展、行业发展与国家紧密融合,并转化为爱校、荣业、爱国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探索一条可供工科院校推广的特色人文素养提升路径和创新教学模式。课程获评2022年北京交通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获批2022年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教改课题。课程连续两年承办北京高校师生铁路摄影艺术展,2024年艺术展有来自31所高校师生与国铁北京局各站、段的铁路青年踊跃投稿,最终评选出63幅(组)入展作品。
第四届北京交通大学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获奖名单
奖 项 |
序 号 |
主讲教师姓名 |
职 称 |
学 院 |
一等奖 |
1 |
刘 彪 |
副教授 |
电 气 |
2 |
陈军华 |
教 授 |
运 输 |
|
3 |
胡映东 |
副教授 |
建 艺 |
|
4 |
钟阳龙 |
副教授 |
土 建 |
|
5 |
李艳凤 |
教 授 |
电 信 |
|
6 |
郑神州 |
教 授 |
数 统 |
|
7 |
丁 丁 |
教 授 |
计算机 |
|
二等奖 |
1 |
黄彪文 |
副教授 |
语 传 |
2 |
夏佳楠 |
讲 师 |
计算机 |
|
3 |
吴翔宇 |
副教授 |
电 气 |
|
4 |
章嘉懿 |
教 授 |
电 信 |
|
5 |
李 旭 |
教 授 |
土 建 |
|
6 |
秦晓春 |
教 授 |
土 建 |
|
7 |
王亚平 |
中 级 |
物 工 |
|
三等奖 |
1 |
王建荣 |
副教授 |
语 传 |
2 |
梁 生 |
教 授 |
物 工 |
|
3 |
王子潇 |
讲 师 |
电 信 |
|
4 |
范秉理 |
教 授 |
数 统 |
|
5 |
王毅纯 |
副教授 |
法学院 |
|
6 |
赵 佳 |
副教授 |
计算机 |
|
7 |
王 莉 |
副教授 |
经 管 |
|
8 |
鲁小华 |
教 授 |
心理中心 |